核心提示: 7月12日至19日,从江城武汉出发,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赴神农架林区社会实践团一路向西,来到华中第一峰南部山麓的木鱼镇,开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与基层护林员徐明亮进行交流(通讯员 赵丙楠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尹叶平)东经110.6度、北纬31.7度,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7月12日至19日,从江城武汉出发,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赴神农架林区社会实践团一路向西,来到华中第一峰南部山麓的木鱼镇,开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森林病虫害:立足专业,探寻“松材线虫”
在去往神农架林区调研之前,实践团成员与我校园艺林学学院王永健教授进行了一场有关森林病虫害的访谈。王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松材线虫相关知识及对森林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交流。
“松材线虫不仅是植物的一种传染病,同时也是植物的癌症”,他分享到,树木生长季节叶片大面积变红、树干上出现明显蛀口等特征就可以判断树木感染松材线虫。
“感染松材线虫的树木,只能连根拔起,及时去除。”他说,“如果一片森林一半以上树木都染病,那整片森林都要砍掉。”
社会实践期间,成员们前往官门山、大九湖、天生桥等多地进行森林病虫害的调研活动,并与负责木鱼林场温水河护林员徐明亮询问如何清理染上松材线虫的病树。
砍树、剥皮、放药、杀死害虫……护林员们靠双手一株一株清理病树,由于松材线虫成长周期快、染病范围大、对森林危害性强等特点,护林员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
徐明亮说:“松材线虫对神农架林区的危害还是很大的。”通过在实地的考察和探访,实践团成员们萌发了利用遥感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森林病虫害研究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思想种子。
松材线虫监测样树(通讯员 赵丙楠 摄)
“小小的”木鱼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木鱼镇木鱼村村委会,从近年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老百姓的发家致富等方面与木鱼村村支部书记陈庸林进行了访谈。
“1990年我初到木鱼村参加工作,那个时候这里的房屋交通经济什么都不好。”在当地工作了32年的陈庸林最大的感受就是木鱼村近些年的变化之大。他回忆到,从前村民们依靠伐木来维持生活,从1983年禁止伐木开始保护森林后,木鱼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对陈庸林来说,怎样能让老百姓过上发家致富的生活一直是他操心的问题,而现在,他找到了答案。“退耕还林之后,国家对老百姓有补贴,一亩地十块钱左右。同时,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种植特产药材、养殖蜜蜂、开民宿、去当民宿厨师等方式来提高收入。”
他介绍到,木鱼村现在每周开展村干部和党员带领群众去捡拾周边垃圾、修建水库等活动。他说:“村干部和群众戮力同心,从小事实事出发,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
“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政府平时落实政策和办事效率很高,政府不需要你跑多次,很快就完成了。”在木鱼镇通过开酒店创业的老板和实践团成员分享到。
基层护林员:森林的忠实守护者
“神农架的很多林子都护林员在守护,从伐木工变成护林员,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与基层护林员徐明亮进行交谈。当谈及作为基层护林员最大的感受,他沉思良久。
徐明亮介绍到,护林员的工作很辛苦。“平时我们是两到三个人守护一个护林站,有时候护林站停水、停电、没信号。我们每月四次远程巡护,背的帐篷、器材、食物将近二三十公斤,一走就是好几天。”他说,“十月份之后神农架会变得很冷,我们穿着解放鞋去森林里采样调研,从海拔2600米左右的地方往下走,我的鞋总是湿了干、干了湿。”
“其实基层没有太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护林员进行森林巡护、清理病树、防火普查等工作都是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来实现的。”徐明亮分享了他们平常通过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的生活情况,“但我觉得之后可以增加更多技术设备来护林。”
“我没有想到护林员的条件那么艰苦。”在基层护林站工作不到一年的徐明亮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他一直以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护林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实践团五名成员在资环院孟冉教授的指导下,深入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围绕当地生态环境、乡村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为了解乡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
审核人:熊海林